魏红权,男,汉族,1968年7月出生,江西人,中共党员,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,博鱼APP官网(中国)博鱼有限公司机械加工公司钳工,高级技师、操作工程师。先后获得“全国技术能手”、“荆楚工匠”、“兵器大工匠”、“中华技能大奖”等荣誉,2019年被评为全国“最美职工”,荣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。
精度0.001毫米,机器犹不及
51岁的魏红权,个头不大,却有着一双神奇的巧手——铣刨磨钻、锉刮锯斩,都是他的拿手绝活,特别是他的手工研磨功夫,更是让人叹为观止。没有标尺,不用仪器,单凭手上的力道,他就能感知零部件尺寸的细微变化。一根主轴的设计精度要求达到头发丝的十分之一,而魏红权手工研磨的精度,却达到0.001毫米,只有头发丝直径的七十分之一。这是数控机床都难以企及的精度,只有通过手工研磨来保证零件精度。
这精湛的手艺,得益于他17岁刚入行时的魔鬼训练:直径50毫米、厚度30毫米的金属锭,用锉刀锉成边长25毫米的等边六边形,每天锉8小时,3天才能完成1块。整整1个月,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,最终10块金属锭,让他完全掌握了钳工工作的力道与手感。由于长时间与金属部件、工具、机油打交道,魏红权的双手变得伤痕累累、粗糙而干燥。“手粗糙点是小事,砸了企业的牌子责任就大了。”魏红权说到。
34年坚守,终成“研磨大师”
魏红权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精一行”,三十四年如一日奋战在生产一线,精雕细琢每一个零件,潜心攻克每一个难关,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“研磨大师”。经过在工作中多年反复实践,魏红权摸索提炼出一套套便于学习和操作的方法,如“化学刷削加工”操作法、机床主轴锥孔跳动超差提精修复操作法、提高机床主轴精度的装配操作法、用磨削方法代替研磨的精加工操作法、用二氧化钼溶液浸泡砂轮磨削特殊材料的操作法等等,在物理化学双重作用下,通过手工研磨,使零部件精度达到甚至超过机械加工的精度。
近年来,他突破加工制造的瓶颈,解决和攻克了多项重点、关键零件的加工难题,推动着产品的技术升级和质量提升,每年为企业节约制造成本上百万元,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。先后参与了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直径8米高精度地平线式跟踪机架转台、国家航天航空**风洞项目、国家863计划项目七轴五联动数控重型机床CKX5680、国家星火计划项目***系列小立车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CKX53160数控立车和DL250超重型数控卧式铣车床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数控滚齿机YK31320、车铣复合加工中心WHGS7000、卧式加工中心WHGQ1600等50项国家重大专项;参与了军舰使用的方位减速器、编码器和雷达天线座、预警飞机蘑菇环状天线座、长征“5号”火箭底部火箭底部锅状壳体焊接专机、导弹壳体焊接转盘,***型核潜艇核燃料更换装置等多项国家重点航空航天装备制造,曾多次受到军代表的高度赞扬和肯定,为我国装配制造水平提升及国防装备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。
传承技艺,坚守工匠梦
为了让关键技术得以传承,2014年,他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,将自己多年的加工技术进行总结,提炼成多套便于学习和操作的方法,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无私地进行宣讲、推广,积极开展师徒传帮带活动,先后带徒10余人,对学徒言传身教、倾囊相授,展示了工人先锋的无私奉献精神,是武重工匠的杰出代表。为公司的发展创新储备关键技能人才。此外,他积极参加“大国工匠进校园”、“荆楚工匠事迹报告会”等活动,受聘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“客座教授”,广泛传播技艺技能和工匠精神。
梅花香自苦寒来,工匠精神美名扬。三十年如一日,魏红权选择了坚守,坚守着自己的工匠梦,将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到大匠境界,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!